“双碳”战略对陶瓷材料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信息、能源、材料被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又是信息和能源的基础,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与文明的标志。随着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新能源、新光源、航空航天、海洋生物工程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其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满足以上新兴行业应用的先进陶瓷材料应运而生。
先进陶瓷,又称为高性能陶瓷、精细陶瓷、高技术陶瓷等,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以及优异的电学性能、光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不仅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能源、环保等工业领域,而且在航空航天、通信电子、半导体微电子、生物医疗、国防军工及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领域和新型产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已经成为许多高技术领域发展的关键材料,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国家战略意义。
据统计,先进陶瓷产业每年以8%左右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全球先进陶瓷产业已达到数万亿级的市场规模,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先进陶瓷市场。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5G基站、5G通信、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生物医疗、轨道交通、半导体芯片与封装、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对电子功能陶瓷、高性能结构陶瓷、生物陶瓷、纳米陶瓷粉体、高端电子陶瓷元器件和结构陶瓷零部件需求巨大,国产替代空间极为广阔。
与此同时,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众所周知,陶瓷行业是典型的高能耗产业,并伴随着严峻的环保问题,“双碳”战略的落地实施无疑会对陶瓷行业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但从辩证的角度看,“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也将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可促进行业绿色转型,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另一方面,一般来讲新政策的实施往往会催生新的应用领域。例如,我国“国六”标准的全面实施,以堇青石多孔陶瓷为代表的蜂窝陶瓷等相关材料市场迎来了增长机会;欧洲和美国的环境保护立法也是催化器载体,气体过滤器,喷嘴,陶瓷膜,陶瓷泵密封件等很多新一代陶瓷产品商业化的推动因素。